【交汇点新闻】今年院士专家进校园服务人数过万,江苏集聚资源搭建高质量科普服务平台

2024-09-27 16:53:31 浏览数:287

交汇点讯 连日来,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一系列科普活动正在开展。日前,在南京举办的第三届江苏省中小学校长沙龙上,全省近百名中小学负责人就拔尖创新人才机制等科学教育热点话题展开探讨。

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充分利用社会科教资源助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高质量开展。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宋永忠介绍,今年,“未来科学之星·院士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已邀请5名院士及多位专家走进25所学校作科普报告,服务人数超过1万人次。为助推“双高衔接”落地,今年首次将高校社团“请进来”参与中学校园科学节活动,让高中生近距离体验14所高校社团的科创氛围和科研成果;今年首次将国际性、全英文学术活动融入“科学之路”研学活动,组织开展“科学之路——慧联未来”研学实践活动,遴选10名学有余力的优秀高中生“走出去”,参加高层次国际科研会议,参访高端科研场所,感受科研氛围。

“促进具有我省特质的优秀科技辅导员产生和成长,培养一批具有示范引领力的科普领军人物和教育家型科技辅导员,有效促进科技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宋永忠介绍,为落实《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21—2035年)》关于“实施教师科学素质培养提升工程,每年培训科技辅导员3000人、认定2000人”的要求,协会对接基层学校和科技教师的实际需求开展培训工作,为科技辅导员专业培养和实践交流搭建平台。同时,今年遴选了首批“江苏省科普领航员培养工程”30名培养对象,首期研修活动从“师德修养与专业情感”“理论水平与科技素养”“业务水平与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和示范作用”四个方面进行系统化培训,并聘请导师对每期培养对象进行为期3年的跟组指导。

如何用比赛竞争激发学生的科技创造性?今年,第三十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共成功举办102场精彩纷呈的地区选拔赛,吸引了来自全省范围内7072所学校的共计12万8160名学生踊跃参与。“科技模型大赛不仅成为江苏省青少年展现科技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璀璨舞台,更在他们心中播撒下科技创新希望的种子。”宋永忠说。

省科协副主席方胜昔说,依托江苏雄厚的高校教育科技资源,构建面向全省中小学与高校交流合作的创新平台,围绕双减政策落地落实,推动高校与中小学实现联合创新发展。

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改革,东南大学副校长金石说,东南大学在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环节进行了多项首创性改革,系统建立了包括综合评价、强基计划等多渠道的人才选育体系。在人才培养上,依托导师制、书院制等创新培养模式,开展至善成长和至善课堂两大提升计划,聚焦学生学习力、思辨力、领导力、创造力培养,贯通学生健全人格,健强体魄,健康心理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另外一方面,东南大学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有效衔接,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与中学联合开展卓越工程师项目人才计划试点,先修课程及学科互认,打造改革样板,构建了良性运行机制。

当前,江苏已有5所中学开设“丘成桐少年班”。南京市第一中学就是其中之一。该校党委书记朱焱说,学校立足于育人方式的变革,打造共同育人的生态圈,打开校门,跳出教育,调动学校内部的各种要素,对外加强与大学、科研院校、国家实验室等家校社资源的协同。目前已经邀请了50多位院士走进学校,为学生开设讲座,点燃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火种。

当前,江苏高校、中小学、企业、社会团体等多元创新主体的活力得到激发,全民参与、社会协同、市场合作的科技教育工作格局不断优化。同时,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系统性强,挑战性大,尽管成效显著,但也存在重视程度不高、课程体系有待改善、科技界参与力度不足等问题。

“希望各校开辟科学教育新赛道,构建科学教育新生态,打造科学教育大格局。”方胜昔表示,各校应坚持守正创新,改进科学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积极利用校外资源,组织学生解码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进行场景式体验式的科学实践活动,拓展知识技能,体悟科学精神,积极引进高校科技场馆学生团体资源,开展科学讲座、科学实验等引导支持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长期开展科学的探究和实验,积极参与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等项目,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贯通培养的有效模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程晓琳/文  刘莉/图


原文链接:https://jhd.xhby.net/share-webui/detail/s66f35e43e4b019ce5659eba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