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在省科协、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的指导下,在理事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理事会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年度工作要点,全面调动广大会员、理事和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搭建合作平台,有效凝聚社会力量,不断壮大科普队伍,显著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培训体系,切实强化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专业能力。经过共同努力,协会工作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
一、聚力党建引领,深化创新内核,赋能科技教育新动力
强化政治担当,完善工作体系。协会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的核心理念,将党建要求纳入协会章程并推动落实。目前,协会所属14个专委会已全面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确保党建工作在内部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年初制定支部党建工作要点及年度学习计划,认真落实学习制度,坚持“学、宣、贯”一体化推进,全面、系统、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打造学习型党支部。按照要求定期开展“三会一课”22场,通过党员大会、支委会及党课等形式,不断提升党员政治素养,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凝聚理论共识,筑牢思想根基。一是全面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及时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暨党纪学习教育动员会,制定党纪学习教育计划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通过集中学习研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固定学习日等方式,统筹“集中学”“示范学”“自主学”“网络学”“实境学”一体推进,创新“五+”学习模式,每月集中理论学习不少于4次,并按时上报党纪学习教育情况周报表,签署《“遵规守纪”承诺书》,确保党纪学习教育入脑入心。二是秉持“理论知识实践学”的原则,组织全体党员前往张家港双山渡江战役胜利公园、内蒙古宝钢会展中心、福州市委党校参观学习,激发党员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三是深化支部党风廉政建设,召开集中学习省科协党的建设暨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及党员干部法制法规专题学习会议重要指示精神,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巩固和发展优良政治生态。四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开展“学雷锋纪念日”植树增绿、“缅怀先烈志 共铸中华魂”网上祭奠、“重温入党誓词 砥砺接续奋斗”七一主题活动。五是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每半年开展一次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点排查工作,预判舆情动态,筑牢思想防线。
聚焦业务融合,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党建+业务”双融合,结合科技辅导员培训活动开展“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宣讲,线下培训科技辅导员约1300人,全方位提高育人质量和水平。二是在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增设具有党史元素的“长征”综合技能赛,以赛促学,以项促干,加强学生思政教育。三是开展党建共建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后联合张家港科协党支部、崇真中学党支部、省科协所属党支部综合二片开展党建联建活动,设立党员服务岗,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协会工作始终。今年,协会党支部荣获省科协2024年“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二、强化会员服务和理事履职,分支机构协同发力,协会凝聚力与组织力持续增强
夯实会员基础,拓展服务深度。秘书处以会员需求为导向,出台会员服务新标准,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为会员提供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清单,增强协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截至12月,单位会员数为1092家,今年新增102家,同比增长11.7%;个人会员数为5143人,今年新增688人,同比增长15.4%;学生会员数为9603人,今年新增1410人,同比增长21.3%。总会费收入较去年同比增长3.4%,其中个人会费同比增长11.7%。
履行理事及监事职责,发挥引领作用。理事长宋永忠出席会刊《少年科学》签约仪式、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参加第三十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总决赛开幕式、第三届江苏省中小学校长沙龙开幕式、2024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骨干教师研修体验活动开幕式、第十二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决赛开幕式、“聚梦想 创未来”科技教育联盟签约仪式,参加“江苏省科普领航员培养工程”启动仪式并为培养对象作专题报告,与副理事长程天君、王友国,监事任祖平担任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作评委,与副理事长李千目、王友国担任协会育英奖、科普成果奖评委。副理事长李千目参与“未来科学之星•院士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面向中小学生作专题讲座。副理事长程天君协助协会在南京师范大学开展2024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骨干教师研修体验活动。副理事长王友国出席协会承办的第十五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空天科技体验与创新大赛江苏赛区选拔赛以及2024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活动。副理事长朱焱参与申报省科协“十大代表”《中小学科创教育集约化发展的策略研究》调研课题,持续开展“院士1课堂”,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监事会主席徐国华积极推动协会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之间深入且富有成效的合作事宜。监事任祖平作为评委参与江苏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专业认证并出席科学素养提升活动,为科技辅导员作专题讲座。理事黄业举、杨小春参与协会学术论文、活动方案评审活动。常务理事刘克强、褚士明、陈波、周维华、张天宝、蒋建华、王强、王德平等,理事万代红、朱征、郑爱东、沈建光、徐暹、杨军、曹明刚、韩美华、陈智生、李晓红等积极组织参与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市级选拔赛。常务理事张华协助地方标准《自然科学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规范》制订以及“未来科学之星·院士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理事杨军、徐卫星协助协会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工作开展。
多方联动协同,凝聚智慧合力。目前协会共建有14个专业委员会,3月召开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介绍了专委会相关工作流程管理,进一步统筹协调协会各专委会工作。12月召开专业委员会工作答辩会,全面回顾和总结过去一年中各专委会的工作成果,为未来工作的开展指明目标和方向。部分专委会在推动协会发展的过程中也作出了卓越贡献。生涯规划专业委员会承办第三届江苏省中小学校长沙龙,举办进校家长会127场,服务家庭达7万余个,面向学生的生涯规划公益讲座30场,服务学生近3万人次,举办了20场高中班主任交流会,服务在校老师近200人次,与100多所高校联合举办了招办大讲堂,在线收听量累计达10万人次。科普研学专业委员会开展江苏省优秀科普研学线路及课程评选活动,评选优秀路线共27条,优秀课程59个,启动江苏省科普研学行业标准研究制定,开展科普研学理论研究,举办1次专题论坛,开展科普研学基地评比活动,认定30家单位为2024—2026年度江苏省科普研学基地。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首次承办长三角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承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江苏赛区选拔赛。综合实践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全国青少年航天创新大赛江苏省选拔赛、长三角少年儿童科普微童话活动。科技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承办1期“云科创——创新思维科技实践活动”。创客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2024年全国科学脱口秀大赛。
三、积极为党和政府推进科学教育工作提供咨询建议
契合国家政策,成功制定并实施首个科技类课外培训地方标准,填补培训机构审核、监管、评级多项空白。由中国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协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编写的地方标准《科技类课外培训管理规范》于1月9日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对社会发布,2月9日起正式实施。协会积极在科技辅导员培训活动中开展《科技类课外培训管理规范》江苏省地方标准宣贯工作,为省科技厅修订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准入指引、制定管理办法,为科技局开展审批、监管工作,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依据和补充。
承接《自然科学类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化建设经验为地方标准,推动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高质量建设。由省科协组织牵头,协会联合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省科学传播中心等单位联合起草的地方标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规范》制定工作于9月29日由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向社会发布,10月12日起正式实施。此标准填补了我省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在地方标准方面的一项空白,对提升我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质量和水平、促进科普工作规范化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围绕“双减”开展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积极承接省科协“十大代表”调研课题工作。承接省科协委托“十大代表”调研课题《科技辅导员培养机制现状及对策研究》并配合南京市第一中学开展“十大代表”课题《中小学科创教育集约化发展的策略研究》调研工作,展现协会在科研和调研方面专业能力和水平,为推动科技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四、优化科技教育工作者培训体系,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提升科技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
充分发挥“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培训与实践基地”承能作用,首次将纳入教育部、中科院和中国科协的培训项目落户江苏。协会主动对接基层学校,深入了解科技辅导员实际需求,积极为校内外科技辅导员专业培养和实践交流搭建平台,邀请专家学者为现场教师授课,通过分享交流,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提升专业教师水平,持续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专业化发展。今年首次承接1期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主办或承办省级培训班共10期,1200余名科技辅导员参加培训。受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委托,今年继续开展江苏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专业水平认证工作,共14人通过高级认证,首次通过率达到100%。
加强科技工作者培养,开展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作,引导并资助有潜力的青年工作者投身科普工作。今年自筹经费资助20人入选2024年江苏省科协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在资助科研基础上,号召科技工作者走进中小学校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为青少年厚植科学精神。
加强科普志愿队伍建设,聚集志愿服务主体力量,推动科技活动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截至12月,在中国科技志愿服务平台累计发布80场活动,注册科技志愿者2719人,其中“大美志愿”2698人,“志愿汇”93人,总人数较去年增加297人,志愿服务时长超25000小时。拥有科普中国信息员1559人,较去年增加381人,传播总量近9万次。今年,协会志愿服务队和“青椒圃”科普志愿服务活动荣获2024年度长三角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荣誉称号。
首次开展“江苏省科普领航员” 培养工程试点工作,形成一套有特色、可借鉴的江苏方案。协会面向全省基础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学校、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基地)、科普场馆、培训机构等校外场所,遴选出30名培养对象,聘请9位导师,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开展为期3年的系统化培养。今年已遴选68部导师推荐阅读书目供培养对象研读,组织6场培养对象研修活动,为培养对象提供了4场院士报告,43场专家专题报告,共96个学时。
组织省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推动我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发展。9月,联合东南大学主办第三届江苏省中小学校长沙龙,全省约100名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参与院士讲座、专家报告、分组讨论、现场观摩等多项活动。构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良好生态,打通各学段的壁垒,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贯通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机制。今天上午,协会组织第五届江苏省科技教育高峰论坛,旨在整合高端学术资源,建设长效人才学术交流机制。今年还组织了省内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赴内蒙古及广东培训交流,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促进区域间的经验共享与合作。
组织青少年科技教育方向的论文评选活动,为科技辅导员提供高层次理论研究成果交流平台。联合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共同举办第35届江苏省“科学教育与青少年综合素质提高”学术论文、活动方案评审活动,收到近1400篇作品。今年将无锡市以及常州市作为重点试点单位,在当地收集科技论文并进行初评。活动广受各地科技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及好评,进一步激发了全省科技教育工作者在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域的热情与创作活力。
五、聚焦青少年科普,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推动形成多元发力的“大科普”格局
承办省内由教育厅参与的“未来科学之星·院士专家进校园”系列活动。2024年,活动开展56场,覆盖全省1589所学校,服务学生数量达150万名,参与专家数量达97名,搜集各类科教资源506个。开展“科普大讲堂”系列线下活动39场,其中10场院士讲座。联合省教育信息化与数据管理中心举办4场中小学“科教在线”系列课程公益直播,全平台累计观看人数超148万人创历史新高。校园科学节首次引入高校和学会资源,推动“双高”衔接,校园科学节首次引入高校和学会资源。开展“云科创”线上科技活动,鼓励青少年结合国家发展相关政策创作科普作品,感悟科学家精神。打造“科学之路”活动品牌,首次组织青少年参与高层次科研会议,拓宽科学视野,提升创新思维、激发科学兴趣、树立科研志向。
秉持“重在普及、兼顾提高”的办赛宗旨,精心组织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组织经教育厅立项的“第三十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已筹备开展102场选拔赛,项目包括四大类36个项目,覆盖13个设区市的7072所学校,参赛人数共计12万8160人,总决赛已于7月举办完毕,共计1388所学校6210名学生参与。今年修订完善了《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管理办法》《大赛总则、附则》等文件。科技模型大赛中的“第七届海峡两岸青年学生机器人擂台争霸赛”经省台办立项并资助,共吸引了来自海峡两岸的200多支队伍参与。通过科技模型大赛选拔,今年1月组织优秀选手参加Robojoy新加坡交流赛,4月组织4支赛队组成江苏联队参加VEX机器人世界锦标赛,大赛汇聚了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支队伍,包括138支中国队伍。其中1支赛队获初中组技能赛世界冠军,江苏联队获联队赛世界亚军。
构筑高标准竞赛平台,承接教育部白名单赛项省级选拔赛。组织3项教育部白名单赛项省级选拔赛,共推荐353支队伍589人参加全国比赛,同比增长约47%,其中获一等奖队伍61支,同比增长为约37%。
塑造青少年AI思维,推进人工智能普及教育全方位、深层次开展。4月中旬,协会举办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立项的第二届江苏省青年人工智能竞赛,共有来自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及苏州大学等13所大学、职校200余名选手参加。此次竞赛成功响应“人工智能+”的行动号召,助力人工智能后备人才培养,全面提升青年信息素养。
拓宽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渠道,推动省内外青少年科技竞赛与互动。联合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等7家兄弟学会共同主办了第五届青少年科学智慧运动会,吸引了600多支队伍、近1000名选手参与。组织参加海峡两岸(福州)青少年人工智能交流活动,组织了两支队伍代表江苏省参与此次交流,分别获得五星和四星奖项。组织2024年西藏青少年机器人展示交流活动,选派7人的教学团队开展2024世界机器人大赛北京锦标赛赛前培训,并保障12名拉萨师生团队在北京参会期间的各项工作。
拓宽科技教育渠道,加大科普传播力度。协会与江苏凤凰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创办协会会刊《少年科学》,从一月份开始出版发行,每月一期,全方位宣传展示协会品牌活动,报道与青少年相关的重要科技赛事和活动,刊登一线教师、科技辅导员、科研人员、专家教授等撰写的科普文章,展示自行设计并制作的科技发明、科技模型和科技教具等。协会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举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以项目联动响应平台共建,双方共建省内首个科普教育学院。今年协会协办第十二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承办2024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实践交流展示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协会的影响力,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与青少年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平台,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创新与普及。
六、加强自身规范,“精”抓建设“细”促管理,推动协会建设提档升级
强基固本筑堡垒,蓄势赋能担使命。协会着力提升人员业务能力、团队凝聚力,改革薪酬制度,竞争上岗,定岗定责,营造创新争先的氛围,不断激发秘书处活力。今年更新修改10项制度,新增11项制度,设置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育英奖以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科普成果奖2个奖项。
加强融媒体平台建设,拓展宣传手段。截至12月,发布文件通知类信息260余条,新闻类信息200余条,在学会网发布新闻类信息170余条,线上视频信息已发布8条。官网访问数量达到约110万余人次,新增约36万余人次;微信视频号“科创研究社”粉丝量6100余人,新增近500人,已发视频21条,总播放量近1.7万次;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总数达4.2万余人,新增近7000人。
同志们,2024年工作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理事会和监事会全体成员以及各分支机构共同努力的结果。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025年工作计划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会员为本、全面发展的工作定位,坚持科学办会、民主办会的工作机制,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学会改革,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推进落实省会合作项目,做好服务“双减”的各项工作,提升工作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
一、 加强政治引领,以党建引领学会建设
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科技社团党委及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统一部署,深入推动党建带会建,持续将党建与重大任务相结合,与协会理事履职担当相结合,与各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创新发展相结合,与各分支机构联动合作相结合。力争实现“使命共担、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生态共赢”的工作机制,全面推动协会高质量发展。
二、 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打造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之家
实施教师科学素质培养提升工程。持续开展“江苏省科普领航员”培养工程研修活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班,进一步规范科技教育辅导员培训、管理和资格认定,做好科技辅导员专业水平认证工作。
强化会员服务意识,创新服务内容与形式,精心打造有温度、可信赖、高质量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之家”,购置独立产权的办公用房。用好《中国科技教育》杂志社江苏工作站、省科协代表之家等服务载体,探索在各市设立会员之家并按需求设计特色会员活动。
积极推动协会工作委员会的建设,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到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中来。通过邀请各类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等,形成广泛的合作与互动网络,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多元化发展。通过定期召开工作委员会会议,研讨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趋势,分析现阶段存在的挑战和机遇,探索创新的教育模式与合作路径,不断提升协会的服务能力与影响力。计划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IP,开发文创产品,以更好地传播科技教育理念,增强协会的文化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
三、 加强品牌打造,不断提升协会社会影响力
组织好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办好“云科创”活动,形成线上展示、交流社群;继续做好“未来科学之星·院士专家进校园”活动;继续策划开展校园科学节系列活动;开展长三角地区的师生交流活动;提升“科学之路”研学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助力双减,优选课后服务资源,丰富课后服务的形式与内容,探索利用校外资源,深入开展探究性、启发性、创新性的青少年科普、科创类活动,重点扶持经济薄弱地区。
四、 服务科学决策,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智库建设
加强专家智库建设。争取各方资源,做好统筹规划。紧密联合各领域专家从项目研发、课程研发、教具研发、研学路线研发上下功夫,在课题和建言献策上做文章,在校内外课程研发上做辅导,在科普讲座上花心思,在论坛沙龙上做普及。让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和青少年科普事业高质量、高精度、高效率发展。
做好标准制定及宣贯工作,开展第三方评价。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通过组织培训、发布宣传材料、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确保相关单位及人员理解标准要求,提高对标准的认识水平。协助相关单位开展了第三方评价工作,通过评估和反馈,确保标准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推动标准的持续优化与完善,进一步提升科技教育和科普培训领域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凝练省科技厅软课题《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监管模式及科普资源进校园途径研究》及省科协“十大代表”调研课题《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机制研究》研究成果,申报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科普项目和江苏省教学成果奖,进一步提升协会影响力与知名度,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政策落实和资源配置。
五、 加强自身建设,锤炼全省青少年科教事业发展“主心骨”。
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理事长办公会、党建领导小组例会制度。自觉接受监事会监督,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修订完善制度汇编,形成省、市、县协会工作制度,协助有条件的联络处成立协会。办好协会会刊《少年科学》,为会员及广大中小学和科技教育工作者搭建科教资源交流服务平台,结合协会官网、微信公众号、视频号运营,形成协会工作宣传矩阵。
勇毅笃行,长风万里。协会应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谱写合作共赢新篇章,努力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希望各位理事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协会工作,共同肩负起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繁荣与发展的责任与使命。衷心祝愿各项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再创辉煌,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