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要“破窗”推进,“众筹”发力,“土洋”结合,减少黑板实验,避免知识灌输 | 两会声音

2024-03-06 14:58:35 浏览数:2001

科学教育不能靠“单兵作战”

——一论拓宽中小学科学教育新赛道


科学教育成为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这是整个社会关注点的一个侧影。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科技的飞速发展,让我们耳目一新、眼花缭乱甚至是有点焦虑。

因此,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已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集体意识。科学教育靠谁?当然是靠学校。学校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科学教育搞得好不好,关键看学校的担子压得实不实。但仅靠学校行不行?当然不行。科学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性的教育,并非一己之力能够完成。科学教育涵盖了从基础自然科学知识到前沿科技应用等十分广阔的领域,犹如浩瀚大海。无论是学校、机构还是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只是科学教育中的“单兵”和“孤舟”,想靠自己自然无法走很远。

所以,别讲“英雄主义”。我们需要汇聚全社会的力量,政府要喊好“号子”,更有拿出“票子”;科技馆和科研机构要敞开大门,不怕“喧闹”;学校要和学生一起走出校门,对科学教育而言,或许“学校在窗外”;家庭善于发现并保护好孩子热爱科学的“萌芽”。甚至,社会都要营造一个追科学之星的文化环境。唯有如此,汇聚各方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我们才能把科学教育的“孤舟”变成乘风破浪远航的“大船”。(张树伟)


科学教育也需要“土味”创新

——二论拓宽中小学科学教育新赛道


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创造能力,都应有机会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尤其是对于乡村儿童而言,有趣的科学课堂、丰富的科学知识,不仅能让他们从实验中收获快乐,还能给他们带来关爱和陪伴,锻炼他们深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力和自主意识。以科学教育助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正当其时。

客观来看,乡村学校在科学教育资源和师资方面都不占优势。但科学教育不是科研,科学教育重在充分展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重在培养科学思维,引导学生涵育科学精神,培养他们当科学家的梦想。因此,基于乡村现有条件的各种“土味”创新就十分重要。从现实来看,确实有很多乡村学校在科学教育上都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绩。

当然,这并不意味我们不用关心对他们的资源支援问题。相反,在科学教育上,我们必须坚持面向全体,“一个都不能少”。要积极畅通机制,形成合力,由地方政府牵头,鼓励引导国有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公益组织共同参与,搭建城乡科学教育资源对接平台。如此,才能向乡村引流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更好地助力越来越多的乡村儿童圆科学梦、成才梦。(张贵勇)



科学教育呼唤更多的“播种者”

——三论拓宽中小学科学教育新赛道


全国两会期间,就如何更好地推进科学教育,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增加专业师资、减少兼职代课”“落实小学科学教师岗位编制”“增进专兼职科学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感”……加大科学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受到广泛关注。

科学教育师资数量不足、师资专业性不强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科学教育高质量的一个因素。科学教师是中小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的“播种者”,是点燃学生求知火花的“燃灯者”。科学教育按下了“加速键”,科学教师的培养也要跑出“加速度”。

如何加大中小学科学教师培养力度?去年“国优计划”推出,30所“双一流”高校开启了科学类教师教育之路。培养体量也许有限,但其将释放的“鲶鱼效应”不容小觑。以“双一流”高校为引领,汇聚优质资源、创新培养模式,优化中小学科学教育师资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此外,从编制、专业水平认证、职业认同等方面,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科学教育的热情,也是驱动科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值得期待的是,一批富有科学情怀、充满热情、善于钻研、敢于创新的科学教师,定能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很好的基础。(杨三喜)

来源:中国教育报,转自微言教育



两会进行时,围绕如何更好地推进科学教育,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一起来看报道——

科学的种子如何花开四野

——代表委员热议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是布局未来的教育。

近年来,科学教育被纳入基础教育各阶段,教育部等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推进科学教育落地生根。各地中小学探索了多种方式,推进科学教育开花结果。科学教育成为“孵化”学生科学精神的有力抓手。

在全国两会开幕之际,就如何更好地推进科学教育,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强内容:增加科学探究,减少知识灌输


如何做好科学教育,里面隐藏着一道必答题:如何激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索欲?

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提交了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提案。提案特别提到: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黑板上做实验”现象比较常见。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深有感触。“只靠听、看、说,不可能培育出真正的科创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大实验教学,改变以讲故事、看实验、做习题为主的科学教育方式。”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保定中学教育集团联合党委书记王淑英以所在学校的做法为例,建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从教科书走向生活,引导他们关注科学热点、探究科学问题。学期末开展‘微科学成果’展示评价,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科普、科幻类比赛。”

梳理科学教育现状,王淑英还发现,当前,科学教育的方式、内容和目标难以满足未来科学变革的需求。

ChatGPT、视频生成模型Sora……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将前沿科技成果引入中小学科学教育,势在必行。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建议:“学校应以信息技术赋能科学教育,构建科学教育的未来课堂、未来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建立AR、VR学习场所,支持定制式培养科学创新人才。”

“要积极引导高校、科协、名企业等向下辐射带动中小学的科学教育,在科技创新前沿领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王淑英说。


强师资:增加专业师资,减少兼职代课


“科学课教学师资紧缺的情况仍然存在,‘文科’教师兼职科学教师也并不鲜见,教师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尚有不足。”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校长张大冬提交了一份关于科学教育的议案。其中,对中小学科学教师队伍建设着墨尤多。

师资数量不足、师资专业性不强,已成为困扰中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的一道难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丽娟认为,首先要苦练“内功”,做好科学教研员和科学教师两支队伍建设。

“郑州市中原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共有科学教师557名,占该区教师总数的9.73%,为科学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充分的师资保障。落实小学科学教师岗位编制,郑州将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王丽娟说。

这同张大冬的建议不谋而合,“要加强中小学实验员、各级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员配备,逐步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并配强科学副校长、科技辅导员”。

如何推动科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王丽娟认为,要开展系统培训,落实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提升行动计划,每年组织科学教育骨干教师参加专业培训。还应定期评价,以培养信息技术应用、学生学习评估、学科教学实践等能力为要求,科学、全面评价科学教师的素养水平。

高金凤还建议,最大限度整合区域教师资源,采取集团化办学、城乡教育联盟和区域结对共建等举措,推动优质教师流动、课程共享、课堂移动。“设立科学教师初始职业津贴、兼职教师‘持续任教奖’,增进专兼职科学教师的职业身份认同感。”


强资源:增进资源优化,减少错配浪费


当下,高质量科学教育资源稀缺,相较之下,中西部、乡村科学教育的资源缺乏问题更为突出。

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指出,当前科学教育资源分配缺乏整合与协同:分散的科学教育资源之间未能形成明晰、易用的资源网络,资源开发主体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社会资源利用“碎片化”。

“摸清底子”有助于找准路子。在高金凤看来,应将科学教育资源配置情况纳入政府督导项目。对各省市小学科学教育资源配置情况实施见底行动,同时提交3—5年科学教育资源补给方案,形成任务清单,并列入政府督导项目。

戴立益建议,建立国家和区域科学教育改革推进指导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负责顶层设计的监督、政策措施的落实与问责,协调科学教育资源配置和分层实践。

中小学也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引进所需资源。高金凤建议,以“资源众筹”的方式推进,由学校开列课程资源需求清单,然后向社会场馆、企业发布招募令,吸引企业、场馆认领。


政策举措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2023年5月,教育部、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开展“科普进万家行动”。

2023年7月,教育部、中国科协共同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

2023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三部门印发通知,做好2023年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工作,夯实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师资基础。

2023年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部署推进会。

2023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启动“院士师范院校行”。


来源 |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